精帖  蒋丽刚:一起奔跑吧,民族化妆品企业!

By 土著人

2017-03-11 21:32:56

浏览量7686

已赞2

作者简介:蒋丽刚,现任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9项,同时也是7项化妆品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曾先后在美国玫琳凯MARY KAY公司、美国雅诗兰黛ESTEE LAUDER公司任职,积累了十多年科研工作经验,而后到本土化妆品一线品牌珀莱雅工作至今。

2016年蒋丽刚借助微信平台多次授课,并发表了数十篇化妆品知识文章,其中《修炼的历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妆品配方师》《国际品牌明星产品的技术发展路径》等多篇文章阅读量过万。

2月22日,在PCHi在会议演讲中,蒋丽刚比较了民族化妆品产业和韩国、日本、欧美同行的差距,并且给出了相对应的独立思考,此外,在化妆品产品技术研究、皮肤基础研究、生物科学研究、行为科学研究四大科技课题方面,他也指出了国内化妆品企业应该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下为演讲实录:

Image

我是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蒋丽刚。

世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国家则更加,跳跃发展,弯道超车。我国的后发优势,让我们拥有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带宽资源,感谢马化腾和马云,我们有全世界最先进的以音频视频为载体的富媒体形式,我们有微信形式的去中心化社会化分发手段,我们有支付宝这样渗透到全社会的快捷支付方式。一片鼓舞下,我觉得我们化妆品民族产业的未来,日渐清晰,可控且可计划。

感谢聚美丽研发社群CEO抱爷的push,去年我挤出时间在微信平台上讲了几次课,也陆续发了些文章,曝光频度比较高,有几篇文章阅读量都超过15000。在此我也非常感谢大家,大家的力捧让我获得了“2016年中国唯美工程师”的荣誉,同时也让我从单一公司视野中走出来,如我们董事长侯军呈先生一般,努力做点事,拥抱整个行业。

我本来的题目是《民营企业的研发管理架构》,因为研发管理架构决定持续研发能力。但考虑到来听PCHi课程的大多都是工程师,为了保证在座各位的体验,我把我的题目,临时改成《一起奔跑吧,民族化妆品产业》。我想谈谈,对于民族化妆品产业,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希望我抛砖引玉,跟大家一起拓宽思路。

我会直接把我个性化的思考结果抛出来,错也好对也好,我不喜欢遮遮掩掩的,希望大家也听得过瘾。

好了,闲话不扯了,开始。

Image

因为熟悉,我只能站在珀莱雅公司的研发现状上,思考民族化妆品产业。短期目标很显然是韩国,韩国其实就是爱茉莉。

我个人判断,国内化妆品产业整体技术能力会快速进步,在5年内可以和韩国同步;长期目标则是日本资生堂和法国欧莱雅,对于它们也要分两个层面,在应用层面上5-10年内同步没有问题,但基础研发层面上,要赶上则可能需要15-20年,或者更久。

韩国化妆品,不仅在中国获得成功,其实在过去十年间,在世界市场也获得极大成功,英语中还多了一个新词,K-beauty。兰蔻的BB霜,是copy韩风的,发展到CC霜的时候,索性就由韩国代工了。雅诗兰黛则简单粗暴地收购了韩国企业Dr.Jart+。

韩国化妆品有鲜明的产品特色,包括概念引领市场,包装设计美观,配方肤感舒适,更新迭代快速,价格适当等特点,这些特点抓住了消费者的关注点,让她们情不自禁下单尝试。

了解这些特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制定目标和实现方法,我的短期目标是:产品概念及整合设计2-3年和韩国同步;护肤品配方能力2-4年和韩国同步;原料开发4-6年和韩国同步;创新包装、形象设计、销售创新5-7年和韩国同步。

首先,产品概念和整合设计。

这个较简单,我们只要选择专业人员做专业事情即可。企业中一般都是品牌市场部承担产品开发的责任,市场部工作驳杂,包括上市计划、包装选择、配方选择、广告文宣,因此大部分市场部人员是文科背景。

随着时代发展,产品背后的概念支持,要求越来越专业化的科技知识,只有具备理工科或者医学背景,具备开阔视野,美工功底,且对化妆品行业熟悉和了解的科技人员,才能更好地诠释和打造化妆品概念以及整合产品。

所以,珀莱雅的产品概念是由研发部门中的概念设计组来设计的,他们形成多个方案后推荐给市场部进行讨论,最后协商决定。另一方面,概念设计组通过定期对全球各大品牌、快速成长的品牌以及细分品牌中的新产品新概念进行追踪整理,继而分析提炼,并且通过对各大公司专利的关注,从而预测流行趋势以及未来创新产品和创新概念的走向,并提议基础研发部门和配方研发部门的下一阶段工作方向。

其次是配方能力建设。

国内工程师配方能力本身并不弱,而且国内企业中,韩国化妆品配方工程师也已经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中国韩国使用的化妆品原料是共通的,因此肤感功效达成都不是难事。但我们欠缺的是整套产品综合考虑,一套好的产品,其实只需要其中一个或两个特别好特别有效即可。

比如要做保湿产品,我们往往会把整套产品都搞得很润很保湿,如果消费者一层层叠上去用,到后来谁也受不了。

拿雪花秀举个例子,它的的目标客户是35岁以上女性,皮肤开始变干,需要较为滋润得产品。如果单个涂雪花秀的水或精华,你都不会觉得好,吸收是快的,但你会觉得不够滋润,用后皮肤也不够柔软。你会困惑,这难道就是爱茉莉顶级系列吗?但是,涂过这些后再涂一层霜,感觉就不一样了,雪花秀的霜都特别润,你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因为雪花秀做直销,直销希望你一次多买点东西,演示方式就是一层层给你涂,如果都是滋润的,最后会过犹不及。

所以要有一个系列设计的理念,要从全局看,还是局部看,需要看实际情况,看消费人群和销售方式。

这里提一下Follow这件事。在6年前,我的产品研发政策是follow,但我强调我是quick follow和 multi follow,不做世界第一,但希望做世界第二,而且我同时copy很多大公司产品,培养内部研发能力。我一直坚持着,每次出国都大包小包地买样品回来。但到3年前,我发现寻找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产品开始变难,从那时开始,我们走上了copy和独创并举之路。我们部门每年都开创新产品发布会,已经坚持了3年,每次我们都展览出独创产品,其中有很多是非常有商业价值的世界首创产品,只待市场有勇气接受并适时推出而已。

所以,我觉得,在2~4年内产品配方完全由模仿韩国到各有一半的原创,这是可预计的。

其三,原料开发方面。

化妆品配方总体上是原料的mixture,限于基础产业的缘故,韩国真正的原料开发能力也不强。韩国原料本质上,更多是一些复配技巧,还是因为韩国化妆品配方做的比较好的衍生品。中国国内原料企业,都还是处于挑肥拣瘦阶段,没有量的不做,利润薄的不做,而且做得也不如韩国精致。

不过,随着国内跨行业应用的日渐发达,很多原先其他行业的企业开始对化妆品产业感兴趣,转向化妆品原料开发,而且,一批国内原料企业(如天赐),完成原始积累后开始加大对原料产业的投入,还有一批原先做原料代理的老板,开始投资自己做原料。

因此,我认为4-6年,国产原料和韩国原料同步,也是可以预见的。

其四,创新包装、形象设计和销售创新方面

这方面是比较难的,套用Steven Gao写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三阶段》一文中的一段话:现在大多数成功的本土品牌都是在2000-2012年走CS渠道,靠农村包围城市,站在整个消费品行业增量市场的风口上崛起的,他们很容易有一种错觉,认为过去的经验和战略都是对的。

忽然一夜间,马云改变了一切,线上销售不断增量,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预计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在2018年会对半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双11一天,化妆品占总当天社会总销售额的12.5%。国家为了把消费留在国内,又出台了海淘的政策。一夜之间,化妆品零售店处于日渐艰难的境地。

事实上目前传统的本土品牌都处于艰难的转型阶段,一方面体量大,转身慢,进入新渠道成本高昂,经验不足,无论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都需要重新开始学习,摸着石头过河,还要充分考虑平衡原有渠道的利益;另一方面必须和自己过往的成功经验,经营理念决裂,观念的转变往往是最痛苦的,在已经不再年轻的时候,却要努力跟上科技发展,用年轻人的思路,年轻一代的眼光和审美观重新审视和定义产品、形象和销售模式,这是很艰难的。

另外,我们国内包装产业创新不足,和韩国比起来,我们的包装创新、设计能力、生产的灵活性(灵活小批量生产能力),都是有较大差距的。当然,韩国包装的价格也普遍比我们国内要高,目前国内化妆品企业因为渠道费用较高的缘故,往往还不能接受精致包装的成本,这也反过来制约了我们的包材发展。随着各种渠道的成长,消费越来越直接和平面,信息越来越透明对称,我想这个问题会很快解决的。

一个产业要做的好,需要配套产业的同步发展,这点是无疑的,希望我们国产化妆品产业能拉动配套行业,从而推动各种设计创新,在5-7年和韩国同步。

Image

说完了短期目标,谈谈长期目标。我的长期目标是以资生堂为代表的日本化妆品企业和欧洲龙头化妆品企业欧莱雅(详细目标见上图),我会从护肤配方、彩妆制造、产品细分、创新包装、原料生产技术、基础研发等角度来讲述。

在护肤配方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方面,日本也比不过韩国,欧美企业就更差了。和韩国产品比较,日本化妆品的特点是一贯的高质量,体贴入微的设计和精致典雅。日本的好原料、工匠精神和对细节的关注,成就了日本的产品。从配方角度看,我们和他们差距并不大,但我们原料水平和日本差距很大。

产品细分方面,大家去过日本,就知道药妆店里产品的细分程度,我们中国和美国民族性格比较接近,大大咧咧一点,未来是否也会如此产品细分,还不好说。

创新包装方面,这点我们和日本差的就更远了,日本的模具加工能力、包装的精细程度、极具魅力的精致美学,让我觉得路漫漫其修远。

原料技术方面,和韩国不一样,日本工业基础全面,配套完整,基础研究扎实,态度认真,执着专一,模仿韩国产品容易是因为原料我们共通,模仿日本产品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连原料都找不到,原来那些都是特制和专供的。论化妆品基础原料,日本排名世界第一,毋庸置疑。

基础研究方面,欧莱雅做得最好,资生堂次之。人造皮肤Episkin、防晒剂麦色滤、抗老化成分波色因,都是欧莱雅通过基础研发创造的新分子,并由旗下原料商CHIMEX进行定制生产。资生堂则有Aquainpool油水两亲创新原料和4-MSK美白剂,最近还有遇水则强的防晒技术。要做好基础研究,主要难点在于需要有足够数量的大型化妆品企业的持续投入,国内还太少足够体量的稳定经营的企业。

国产化妆品产业要清晰认识到差距,但仍然要有理想和计划。我们这个产业没有他们大,要赶上资生堂,欧莱雅,可能会慢一点,但我们需要引进他们的人才,我们的配套行业也要引进为资生堂、欧莱雅配套的各产业的人才,这是未来下一步发展急待完成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进步的速度。

顺便提一下彩妆方面。这一块目前还是意大利最强,主要原因是意大利的轻工机械世界第一,彩妆生产是极其考验机器能力的,而且彩妆生产量小的时候,经济性很差,目前世界各大化妆品企业,彩妆一般也都是外包给专业OEM公司生产的。我们彩妆要赶上意大利,最少还需要6-8年。

另外,我们国内市场上,彩妆市场已经多年叫好不叫座,一方面需要消费市场的培养,一方面彩妆确实有show off的需要,它在公共场合用得较为频繁,拿出一只TOM FORD 或者YSL,是在表达自己的时尚态度。护肤方面,日本消费者基本都选择日本本土企业的,但彩妆方面,在日本和韩国也是YSL、TF卖得比较火。

Image

有目标,就要建设通往目标的路径。当然要达到同样目的,有很多方式,我的规划可以给大家参考。大体上,我把研发创新中心分为应用研发组,基础研发组,和技术配套服务组。

应用研发组负责配方开发,要又快又好。形式创新必须尽快与市场匹配,因为潮流之后,形式创新的研发就没有价值。韩国化妆品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他们做的都是快速微创新。要和韩国企业竞争,我们的研发必须快速跟随市场,并在此基础上适度创新。但快速创新其实也需要很多过去的沉淀。

珀莱雅的工程师们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开发潮流新品,但三分之一的时间,他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在维持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紧密跟随潮流的时候,不忘积蓄能力,为的是赢得时间来完成“销售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研发积累。

基础研究组着眼于未来,积累力量,寻找真正超越的方向,我以前说过,产业最终要回到本质创新。消费者买化妆品,最终并不是因为机巧,而是要带来益处。要想成为百年企业,绕不过的还是要做本质创新。我们成立专门的基础科学研究组,进行皮肤生理学研究、化妆品原料研究、跨行业整合并建立人体和体外功效评估方法,这些均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要有方向,有计划,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技术配套服务组,从事支持公司经营中不可或缺的服务工作。如产品概念及整合设计组,在研发创新中心起到了研发内部的战略部和市场部的作用,指引产品开发,推动前瞻技术研究,并把技术化语言翻译成市场化语言,方便公司市场部的选择和运用。包装配合服务组,他们和包材及采购部门联络,广泛收集各类创新包装信息,支持在研发内部高效的产品一体化实现过程。科技事务服务组,他们从事博士后工作站建站,高新企业维护,申请市省国家级科技项目,负责产学研合作等工作。

Image

最终形成的是这样的研发架构,研发创新中心充分发挥研发职能,将市场部、销售部、原料供应商、科技情报、竞争者和市场动态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开发产品概念,形成产品卖点,开发创新产品,领先市场潮流。整个研发内部系统自给自洽,具有研发需要的自由度和柔性,充分发挥研发的科技引领作用,将研发纳入新产品先期策划的核心中,实现“销售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研发积累。

△△△

接下来我们回头来谈研发,谈科学。

ImageImage

Image

这张图是我作为一个研发总监角度对化妆品的理解,韩国化妆品很厉害,其背后是韩流文化,有承载的时代背景。

首先我们看产品技术研究,相比化妆品产业,我们国家的食品和药品都较发达,从结构类原料来看,食品行业还有很多宝库可供挖掘,特别是各种食品应用的质感改善剂。我在这里罗列了一些,如这里面的柑橘果肉纤维,就可以做Pickering乳液。如琼脂,少量使用就可以做手感比较结实的膏霜。如银耳多糖,遇水迅速膨胀,我这次在展会上就看到有用银耳多糖做面膜基材的,很小一张,遇水即刻膨胀成正常面膜大小,非常有趣。

我这里面仅仅举些例子而已,大家可以开动脑筋,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如功效类原料,我们喝的红牛饮料,核心成分就是牛磺酸,还有蜂胶,大豆异黄酮,艾素糖,菊粉等益生元,黄芪多糖等增加免疫力的,只要在2015版《已使用原料目录》里的,都可以考虑,当然,创新需要按照科学的基本原则,即使这些已经是食品,仍然要评估在皮肤上的安全性。原本的药用类原料则更加要关注安全性。

对于剂型,韩国化妆品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各种不同状态和外观形式的化妆品层出不穷,但我们仍然可以借鉴食品和药品剂型,图片上显示了一些如冻干,冲剂,泡罩等等。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的碘酒,都是使用一次性包装,用之前轻轻把头部扭一下,碘酒就能跑到前面棉花中。

我想说的是,创新其实不需要高成本,也不是很复杂,只需要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加上一点拓展性思考就可以。

Image

Image

以上这些产品,都是市面上创新的乳化体系,涵盖了我以上举例的各种乳化方式,大家可以就实物进行试用,看这些创新乳化方式分别带来的不同特点。


关于原料创新,目前这个能力在世界化妆品企业里,欧莱雅最强,资生堂次之,日系企业如嘉娜宝,POLA,KAO都拥有,他们都有大量专有原料。

韩国爱茉莉也和一些韩国本土原料企业合作开发创新原料,但相对欧莱雅和日系企业仍较弱。这块能力,中国国内因为基础研究远远不足,这并非可以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如特色油脂和聚醚,要学习日清油脂,日本油脂等企业;如聚甘油乳化剂,硅油乳化剂,要学习日本信越,太阳化学,日光化学;如特色聚合物,要学习路博润,克莱恩,赛比克等。

下一个阶段,国内化妆品企业应该和原料公司一起讨论,开发特色原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定制化,然后逐步提高,达到win-win,我觉得这也许是推动国产原料加快技术进步的一条路径。

ImageImage

ImageImage


讲完了产品技术,稍微讲讲皮肤基础研究。除了我PPT里面给出的这些,其实比如资生堂,他们甚至自己发展了化妆品检测设备,如资生堂主导发展了触觉测试设备HapLog (Haptic Skill Logger from Kato tech Co., Ltd),测试防晒指数的设备SPF Master,日本宝洁还开发了头发梳理力仪 Combing Tester。

这次展会上看到ASHAND 瞿欣博士团队展出的SPF便捷测试设备,利用感光胶片原理测试SPF值,极大简化了测试方法,降低了测试成本,是非常有价值和有前途的。ASHLAND上海实验室一直以来就有开发创新测试方法的传统,多年前我参观他们实验室,就看到他们利用英国SMS的设备测试发品,都是自己开发的测试工具和方法,当时还看到用PMMA片,CARY紫外光谱仪和LABSPHERE积分球测试SPF值,很佩服。

Image

国内来看,目前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开始涌现,这次展会就看到好几个。国内北京中德联合化妆品研究所广泛开展了各种化妆品产品功效测试。SGS也可以做很多测试。

动物替代测试这块,则以浙江省省药检院药理室匡荣主任领导的团队,以及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的程树军博士为两大领军。

化妆品感官评估,上海盛评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做了很多工作,经常组织“蓝莲坊”沙龙活动。

Image

生物科学研究这块好难,这块目前国内化妆品企业还有待时日。

ImageImageImage




我们一直以来对顾客的研究是非常欠缺的。要做好的产品,首先需要深入了解顾客,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才能做出符合顾客需要,解决顾客问题的产品。它不能只局限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意见、要求等老旧的做法上,还要进入到顾客的生活中,对其进行观察、测定。

中国和韩国不同,中国比较大,而且南北气候环境差异巨大,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也不均衡,城市和农村的审美观差异也大,因此地区差异比较大,对化妆品的要求也不一样。而且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因此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相应变化比较快,要掌握消费者的实际产品需要和心理需求,才能提前设计符合他们需要的产品。

另外,针对现在越来越频繁的互联网购物,也应该分析网站的设计方式,商品的陈列和介绍方式,鼓励和消费者间的互动,抓住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点,使消费者获得更好更清晰的使用体验。另外,也应该对竞争者的店面服务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其优点和缺点。

Image

谢谢大家来听我的演讲。

一个产业要想高耸入云,就必须如金字塔一样,要有宽大和稳固的根基,所以,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思考,我希望大家一起提高,一起振兴民族化妆品产业。我作为其中一员,和大家一起奔跑,很开心。

谢谢大家!

首发于聚美丽社群(jumeili.cn),本文干货很多。

www.hufu.club 护肤俱乐部,为颜值而聚,打造有趣的护肤社区。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已有0 发布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查看更多评论